【資料圖】
霍山縣大化坪鎮是霍山黃茶的原產核心區,是霍山黃茶的高品質和高產量“雙高”產區,先后榮獲全國百佳特產(茶葉)名鎮、全國一村一品(茶葉)示范村鎮等國字號榮譽。近年來,鎮黨委、政府始終將茶產業作為加快發展、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,全力推進茶葉產業化、規模化、標準化、品牌化進程,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。目前,全鎮現有茶園3.1萬畝,茶葉年產量2000噸,總產值及附加值達4億元,茶農人均收入近5000元。
突出示范引領。堅持“政府引導、龍頭帶動、市場運作”的產業開發模式,成立全縣唯一一家鄉鎮級鄉村振興公司,流轉金雞山核心區茶園1000余畝,通過實施茶園標準化、示范化升級改造,打造示范基地。持續增大扶強老牌龍頭企業力度,加大漢唐清茗、亨大、云霧峰等鎮內企業示范帶動作用,理順土地權屬關系,激活土地流轉機制,逐步使零星茶園向有資金、懂技術、有市場的大戶集中,以大戶集中營銷,做大做強,帶動茶農增收。
打造區域品牌。注重特色品牌回收與利用,重點回收“大化坪”“金雞山”等知名公共區域品牌,確保核心品牌匹配核心產區;新注冊“清風問茶”“酉福草”“爬爬巖”“插花坪”等品牌。規范茶葉市場,打擊不正當競爭,遏制外地茶、畈區茶涌入,杜絕生產假冒偽劣產品,對全鎮130多家茶葉經營戶定期開展專業抽檢,切實加大對茶葉品牌的保護力度。舉辦參與各類賽事,積極爭取茶博會、廣交會等展示展銷資格,增加品牌知名度,推進茶葉品牌建設。利用青年夜校、婦創園、新型農民培育等方式,加大霍山黃茶文化的傳播與推廣,共舉辦茶藝課堂350余次,不斷提升品牌文化“內涵”。
堅持科技賦能。始終堅持引智聚才,強化科技投入,以科技引領黃茶產業提質升級。掛牌成立大化坪“兩強一增”辦公室,組織茶葉專業服務隊伍,開展技術指導培訓;推進茶園“雙替代”行動,已應用推廣“雙替代”茶園超過2萬畝;延長采摘至8月,年產增收逾一億元。借助安農大雄厚師資和科研力量,建立“校地”、“校企”合作平臺,常年開展黃茶科研和技術服務。投入100萬元,建成運營全縣首個“數字茶園”“智慧茶園”,以大數據進行精確化操作,利用科學的方式來建設立體生態種養結合的現代茶園管理體系。
推進茶旅融合。以金雞山茶園打造為引領,深入挖掘“紅、綠、黃、古”特色資源,精心設計“觀大別山杜鵑,品霍山黃芽茶,游大化坪美景,感鄉村美好生活”的精品旅游線路,打造以茶文化體驗、交流、研學為主體發展系列休閑養生觀光旅游項目。同時,抓好紅色旅游專項債和大別山滑雪旅游度假區項目建設契機,全方位提升酒店、餐飲和鄉村民宿、客棧、農家樂等配套建設,豐富旅游產品供給,推動茶旅融合發展,形成以茶促旅、以旅帶茶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。
拓展銷售渠道。鼓勵定制私人茶園,對金雞山核心產區中500畝有機生態茶園開啟會員認領新模式,提供定制服務,拓展茶園共享,增加茶園附加值。深化供需對接,創新交易方式,持續鞏固提升集鎮銷售實體店、綠色商城旗艦店以及外地專賣店等傳統渠道,加強霍山黃茶集團與大黑網絡公司協作,大力拓展京東、天貓、京東超市、抖音四家官方店鋪銷售,推進電子商務、自媒體帶貨等新型渠道,不斷拓寬線上線下雙向發力銷售渠道。自線上平臺組建以來,帶動30余家茶企共同入鋪銷售,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。
強化扶持保障。組織保障。建立黃茶產業發展聯合會,形成地方茶產業共同體,凝聚抱團取暖發展合力。政策保障。立足全鎮實際,先后編制出臺茶香小鎮建設規劃、茶葉產業發展規劃、發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確保科學發展路徑。資金保障。設立茶產業發展獎補專項資金,截止目前,共發放各類獎補資金200萬元;搭建政銀企協作平臺,創新推出茶e貸專項信貸產品,已支持茶葉企業和經營戶41戶金額241萬元。人才保障。建立“手留余香”雙創園,爭取資金30萬元,拓展婦女茶葉知識培訓12次300余人次、兒童茶葉知識培訓20次500余人次,助力茶農增收、茶企增效、茶文化普及。
來源:大化坪鎮(許超余文)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